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00字。
2005年作文写作指津


(一)材料作文

【写作指津】
材料作文就是提供一段材料,或让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议论的题目,进行议论文写作,或根据材料提供的故事的梗概,要求加以想象,进行记叙文或故事的写作,还可以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进行合理的续写。当然还有进行改换文体的写作、改换人称的写作等等。近些年的材料作文常常和话题作文相结合,也就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和内容,明确作文的要求,然后才能进行符合题意的写作。
如何理解好材料?一要“深”读,读文题,读材料,认真琢磨材料透露出的“信息”,细致全面地理解其意;二要“宽”析,即全面分析材料,多角度思考;三要“窄”选,即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感悟最深,最善于把握的一方面去发挥,万不可“面面俱到,面面都不到”;四要立“新”,要善于依据材料而又高于材料,求新求异,方能引人注目;五要防“失”,即防止失误,如议论文在引述材料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与材料脱钩;或对材料理解不深而不得要点:或立意过偏、过激等。
【题型举例】
1.有一首题为“话”的诗是这样写的:
有人说/话一离唇/就失去生命
我却说/正在那一瞬/它开始诞生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阅读提示] 提供的材料是一首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知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可以“话一离唇,就失去生命”为切入点,剖析“话”的生命力;或记叙生活中有人喜欢说假话、大话来呼唤真理、呼唤真情。还可以“话”在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情况“离唇”得出“沉默是金”的认识。或以“它开始诞生”为切入口,得出说话“默契”,“话”便有了生命的结论,提倡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2.材料一 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骑



着思想的野马撇开缰绳奔驰到很远的地方。”一位同学问:“野马怎会有缰绳?”老师显得很不耐烦地说:“你少钻牛角尖,学习成绩可能会好些。”
材料二 一小学生翻看字典对“年轮”作出了正确解释。老师又问:“谁还有不同解释?”另一学生说:“年轮就是树长的时刻划的圈。”老师问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位同学说:“课文中的老槐说:‘我虽然不会写字,但是长一岁划一圈。’”老师表扬说:“你真不简单,不查字典就能知道词语的解释。”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以“教与学”为写作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 两则材料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是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主题都是“教与学”。不同是,材料一中的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加以嘲讽,材料二中的教师对学生质疑的态度是鼓励、赞扬。经过对两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从教育者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入题,还可以教学相长的角度入题。或加以分析论述;或叙述一个相关事例。
3.郁郁葱葱的树林,茫茫的大山。山里的男孩长大了,他要到外面的世界去。山里到外面没有路,也没有钱。男孩想了想,找来一把斧头,妈妈问他干什么,他满怀豪情地说:“砍树,我要到山外去。”男孩在林子里砍出一条路来,又把砍下的树卖了作路费。临别时,妈妈问:“你还回来吗?你回来时会认得路吗?”男孩说:“我一定会回来,就顺着这路回来。”男孩走了以后,山里人照着男孩的样子,从四面八方砍出一条路,到外面闯世界去了。许多年后,男孩想回家看看,可当他走到山边,已认不得路。因为山已经光秃秃了,男孩不认得哪条是自己当年砍出的路。他失去了家园!
阅读这篇文章,选择一个角度,以《家园》为题写作,文体不限。
[写作提示]从环保的角度入题,提出“爱护家园”的口号,还可由此引申到国家经济建设,提出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可叙述相关的建设家园的故事。
4.根据下列材料,写篇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如铁器会生锈,甚至用不锈钢做的工具,不注意保护也会生锈。普通铁器一旦出现锈斑,不采取措施,锈斑就会蔓延,致使整个铁器成为废物。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锈吃铁”。
[写作提示] 审题要准,立意要新,开掘要深。依据此材料,动笔前可进行这样的思维延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