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2600字。

季氏将伐颛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2.能够归纳出“疾、止、见、过”四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何以……为”;
3.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2.对孔子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对于孔子,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有写过什么书?
体现孔子思想的《论语》并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在他逝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行的文集。从宋朝开始,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
二、背景介绍
大家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季氏,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季氏肯定会扩大势力,取代鲁国公,进而吞并天下。)那如果遇到障碍或将成的祸患,又该怎么办?(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季康子(就是课本中的“季氏”)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一方面,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形成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
三、讲解课文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然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辨析: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谒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看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敕勒歌》 ) 通“现” 出现
谡sù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见解、见识
当听到这个消息后,孔子的反应如何?(求,无乃尔是过与?)大家体会一下,这句话传达了孔子怎样的感情?
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般是在名字后面加语气词“也”,如回也、求也,语调显得舒缓而亲切。这里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也”字,直呼其名“求”,语气急促,紧张严肃,把孔子当时那张深恶痛绝的神态全部传达出来了。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表示反问语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