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948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
语文试卷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 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 ① ”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 ② ”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 ③ ”,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 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乞巧节
B. 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巧女节
C. 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巧女节
D. 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乞巧节
2. 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 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 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
D. 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 ① 、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 ② 。银杏有大小,—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忽忆起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 ③ 。
3. 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确有 B. 薄幸 C. 曲指算来 D. 东渡
4. 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凋零 飘落 飘逝 B. 飘落 飘逝 凋零
C. 飘落 凋零 飘逝 D. 飘逝 凋零 飘落
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
A.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B. 一盏明月静悬高空
C.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D. 一缕花香浸润心间
6. 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2分)
A. 山色迎人秀可餐 B. 松排山面千重翠
C. 月照青山松柏香 D. 地辟天开指顾中
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贺并称“小李杜”。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且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B.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盂浩然是李白非常欣赏的诗界名士,李白曾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称誉之。
C. “而立”、“不惑”出自《论语》,是古人形容年龄的词语,与之相类的词语还有“弱冠”“耳顺”“花甲”“古稀”“耄耋”等等,今人也时有使用。
D. “追忆逝水年华”一语,恰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名,《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