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道题,约8330个字。
2014年长春市中考综合学习评价与检测语文
试卷(八)
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惟闻女叹息。(北朝名歌《木兰诗》)
2、□□□□□□,□□□□□□,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自古征人思乡便是诗人笔下最主要的主题之一,唐人有“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强烈感慨。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则以“□□□□□□□,□□□□□□□。”两句更深刻地揭示了征人们战争未尽,归乡无望的矛盾心情。
6、爱国诗人辛弃疾,在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细致的笔墨以细节书写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表现出高昂的战斗气势。这两句是“□□□□□□,□□□□□□”。
7、三峡山势的高峻与连绵,是形成其水势特点的最主要原因。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以特定时间的特定景象,侧面写了三峡山势的这一特点“□□□□□□,□□□□”。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书写与先帝在危难之际建立起的深厚情谊,其中“□□□□□□□,□□□□□□□”两句已成为今天形容在危难时刻担当重任的代言词。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2分)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山肴野蔌()④树林阴翳()
11、欧阳修笔下的滁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特点体现在何处?(2分)
12、在滁人的游玩宴饮之间,随处可见百姓的安乐,而苍颜白发的太守却颓然醉与其间,请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太守“醉”的原因何在?他的心情与百姓的心情又有何不同?(2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