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715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  2014.4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既体现了家风对中国人的无声滋润和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人们对家风传统日渐 甲的无奈和感慨。
  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和 乙 方法。中国古人的家风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风联”,令晚辈  ①  ,深受教益。如“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绵世泽莫如行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养性却是扶正义,  ②  ”等,都成为“言传”和“身教”的丙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齐家重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好的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的美德,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精神力量。家风正,自会人才辈出,涌现国之脊梁;家风不正,则多出纨绔子弟,不孝子孙。因此,古之名门旺族无不重视家风建设。清代名臣曾国藩治家教子有方,不管天下风云变换,曾家始终保持着谨严的家风,对子孙后代熏陶渐染。因此,曾氏家族造就了庞大的人才群体,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果。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脊梁(jǐ) 人才辈出    B. 纨绔(kù) 不孝子孙
  C. 渐染(jiàn) 名门旺族  D.承载(zài) 风云变换
  2.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流失 处世 准则  B. 流失 处事 法则
  C. 流逝 处事 法则  D. 流逝 处世 准则
  3. 填入文中①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感同身受 B. 感慨万千 C. 耳濡目染 D. 耳闻目睹
  4.在文中②处填入对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换门不改旧家风 B.宗功显世树家风 C.出闺宜守我家风 D.修身只为正家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提出的“王道”,是指儒家“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B.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是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后天的学习能让自己日益完善。
  C.《过秦论》是西汉贾谊的一篇政论,作者意在借秦亡的教训警示汉朝统治者勿蹈秦亡的覆辙。
  D.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师说》中所提到的“传道”,是指传授儒家的道统。
  6.下面文段取材于《红楼梦》第十五回中北静王与贾政的对话,对其中加点词的解说和使用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水溶(北静王)见他(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家父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水溶又道:“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贾政忙躬身答应。
  A.令郎:是说话人对对方有成就的儿子的尊称,使用不正确。
  B.家父:是晚辈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使用正确。
  C.犬子:是父亲对别人介绍自己儿子时的谦称,使用正确。
  D.寒第:是说话人对贫寒人家的讳称,使用不正确。
  二、古诗文默写(6分)
  7.按要求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
  4关于积累的重要性,老子和荀子都有过形象的论述。荀子的《劝学》中“         ,         ” 两句与《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相近。
  三、任务型写作(4分)
  8.某校“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文化艺术节将于2014年5月5日拉开帷幕,届时将举行课本剧展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