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教学目的] <br>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br>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br>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br>
[教学设想]<br>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 <br>
      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br>
      教学重点可放在理清文章结构以整体把握文章、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比论证、语言特点等方面。 <br>
[教学时数]:用两课时。 <br>
      第一课时<br>
[教学重点]<br>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br>
[教学过程] <br>
    一..导入新课 <br>
1.导入: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br>
2.作者简介<br>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在厦门、中山、北京等大学任教。解放后,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等职务。主持《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他一生坚持记笔记66年,即使在十年动乱受到迫害以及住院治病期间也不中断。他一共写了500多万字笔记,共1200多册。其中有不少“创见”,为祖国的历史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主要著作有《顾颉刚文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br>
二.检查并展示预习卡1<br>
  (主要检查字词预习情况)<br>
三.学生围绕预习卡2展开小组讨论。<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