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一个课时,约1822个字。
24枯叶蝴蝶
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标准,学习这篇课文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知识体验,感悟作者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树立正确的或者说是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道德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此文表达的生活哲理,从而深刻地感受人生经验。
3、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借助枯叶蝴蝶特有的保护色,发表议论,赞美真善美,批判假丑恶,又兼及保护生物物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重点:体会诗意中蕴涵的哲理。
2、 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准备:
上网查询有关枯叶蝴蝶的资料图片,丰富课文内容,加深直观形象,时对作者有所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同学们大概都见过翩翩起舞的美丽彩蝶吧?但你们知道娥眉山上珍贵美丽的枯叶蝴蝶 ,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美丽,目的是保护自己,但却难逃被捕的命运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枯叶蝴蝶》就揭开了谜底,让我们一起走进徐迟的《枯叶蝴蝶》。
二、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定学习目标。
三、生就查阅的资料简介作者及枯叶蝴蝶相关内容,不完整,教师再加以补充。(旨在让学生养成查阅、筛选资料的好习惯。)
附作者简介:
徐迟(1914.1O.15—— )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1931年至1933年,曾先后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和燕京大学。1933年开始写诗。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
  抗战爆发后,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这期间,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法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抗战胜利后,由重庆抵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人民中国》(英文版)编辑、《诗刊》副主编。1960年调湖北文联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散文和特写。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描写科学家生活的《地质之光》、《歌德巴赫猜想》等,受到广泛好评。曾获198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生速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并思考作者借助枯叶蝴蝶可悲的命运,阐明了一个什么哲理,试从文中找出说明哲理的句子,学生交流发言,以达成共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