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070个字。

  2014初中文言文重点篇目中考复习——岳阳楼记
  一、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
  去:
  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天空
  2. 长烟一空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通向
  (二)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三)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四)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五)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二、理解课文
  1、为什么要从滕子京写起?因为是应滕子京之请而作记,所以有必要先叙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事,也是对滕子京的赞颂,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当政者的不满。
  2.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3.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衔"、"吞"二字的作用:作者抓住特点概括地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象。首先指出岳阳楼的胜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从空间写了浩瀚的湖面,又从时间写湖上变化万千的壮丽景象。六个短句,既精炼,又有气势。"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