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个字。
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长沙铁路第一中学覃永恒
[教学创意]
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和心理过程,无疑比单一地分析、欣赏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能更有效地探索到写作的奥妙。为了让学生走入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我首先改变以往教学《岳阳楼记》“预习—释译—诵读—赏析”的流程,让学生对课文保持完全陌生的状态,且对学习《岳阳楼记》毫无准备,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如何对好友滕子京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立意、构思的,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释译和诵读。
[教学目标]
1、运用概括思维,走入作者立意的过程,并探究作者是如何深化主旨的。深入理解主旨。
2、走入作者构思的过程,探究作者是如何采用重复和对比强化主旨的,赏析构思之妙。
3、以文言文和白话释译交替诵读进入情境,体验音乐美、诗意美并夯实文言词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经常写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样作文不太自由,似乎难以写出好文章来,其实不然。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材料作文。《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谁让范仲淹作文?《岳阳楼记》又是针对什么材料作文呢?请同学们翻开书,对照注解翻译第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从第一段的材料中概括出事件的意义,走进范仲淹的构思立意过程。
1、学生翻译第一段,老师释疑。(略)
2、读第一段,正音。
3、谁让范仲淹作文?(滕子京),滕子京给范仲淹的材料是什么?作文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目的:以记之。
师:目的就是记述这件事吗?范仲淹把上面这件事记叙完了就可以了吗?同学们都知道记叙文要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必须深入挖掘所叙事件的意义。请同学们帮范仲淹挖掘事件意义,立意谋篇。
哪位同学把“材料”的内容用白话释译诵读一遍?(生白话释译诵读,师生共同校正翻译。)
4、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分析、分类(归类)、抽象、综合、比较”(覃永恒,《概括的力量》110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概括材料的意义:
(1)分解(分析)、归类: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归类为“个人遭遇挫折”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归类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综合:个人遭遇挫折后,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
(2)进一步归类、抽象:“遭遇挫折后,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所作为,造福一方”是哪一类人呢?探究:是坚强、有毅力、越挫越勇,有坚定的理想的人;是不计较个人得失,心里装着国家和老百姓,一心为国家作贡献、为老百姓造福的人。
这则材料表现出滕子京是一位心里装着国家和老百姓、勤政爱民、不怕挫折、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