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50字。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二、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
《劝学》检测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 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4、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5、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6、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寒于水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