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两个课时,约11528个字。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  情操。
  2.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