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80个字。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内容理解
  1、《伤仲永》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后天教育和学习对一个人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2、《孙权劝学》
  1、本文的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先指出学的必要性,再说学的目的方法,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这样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3、鲁肃为何与吕蒙结友?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从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3、《口技》
  1、本文的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这几处侧面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文章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作用?
  作用:(1)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内容上,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是侧面描写,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4、《桃花源记》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