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00个字。

  《曹刿论战》
  【整体介绍】
  1、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鲁国,发动了齐鲁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2、结构分析:
  第一节:战前,写了曹刿对备战条件的分析——取信于民。
  第二节:战中,长勺之战中曹刿的正确指挥
  第三节:战后,曹刿对取胜原因的分析:⑴抓住进攻时机⑵抓住追赶的时机。
  3、人物形象分析:
  对比衬托:
  ⑴曹刿形象分析:爱国,有远谋,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⑵鲁庄公形象分析:“鄙”: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急躁冒进
  4、课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课文详细描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过程则略写。这样扣住了题目中的“论”字,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