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0500字。

  第二单元 复习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绵阳普明中学   袁德虎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模式”蕴含的价值理念
  辛 鸣
  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形成了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中国模式”,西方社会对之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们的关注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模式”决不仅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其所蕴含、所体现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模式”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发展赢得良好空间,还可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人的贡献。
  首先,和谐发展是以“不同”为前提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发展模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就成为了不同社会的当然选择。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社会僵化衰落,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表明,“中国模式”不是对“西方模式”的“克隆”,而是对西方发展模式的突破与超越。在西方模式内发展,中国可能会有小的进展,但难有大作为。只有“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不在西方发展的五行中”,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
  有的人担心,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多地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要低调一些,甚至不主张提“中国模式”。其实恰恰相反。有道是“和而不同”,旗帜鲜明地表明“不同”,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和谐相处;大大方方地表明“不同”,才能更好地和谐相处。
  其次,和谐发展是着眼于“各取所需”的。“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可以互利的。
  这种互利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贸易合作,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政治领域的交流借鉴。比如,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各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西方某些大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和为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现有国际秩序,以所谓“国际公理”“人类普遍价值”,向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民众强加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乃至宗教观,其他民族和群体稍有不接受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进行大肆讨伐,这当然是不能为其他民族和群体所接受的。
  再次,和谐发展不希望也不主张“一花独放”。“中国模式”告诉世界,不同发展模式是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和谐相处的。
  有人会问,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不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呢?有的西方学者业已得出肯定的判断。但我们的回答是,在可预计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模式”的成功,不是消除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
  (摘自2010年1月4日《深圳特区报》)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模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模式”是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走自己的路而形成的一种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B.“中国模式”不仅是一条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之路,也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支撑,引起了西方社会的高度关注。
  C.“中国模式”蕴含着自己的价值理念,清晰明白地向世界阐述这些价值理念,可以为中国更进一步地发展赢得良好空间。
  D.“中国模式”突破并超越了西方的发展模式。30多年来,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2.下列不属于中国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一项是(  )
  A.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其“不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世界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不同”。
  B.不同的发展模式之间可以互利,不是你死我活,各国和谐发展要着眼于“各取所需”。
  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社会的发展模式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之间不存在谁终结谁的问题。
  D.过多地讲“中国模式”,过分强调与西方发展的不同,会引发争议,这样不利于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和谐相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特色”不是一种借口,而是一种本能,一种策略。中国要真正地发展起来,就要“跳出西方发展的三界外”。
  B.不管哪种模式看起来是多么的先进、多么的现代、多么的科学,都不能强求一律,各国只有在审慎把握自身不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才不会使人类社会僵化衰落。
  C.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成功会取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但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不会消除西方社会发展模式,而是提升了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相互竞争的水平。
  D.中国文化中“仁爱”的精神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改变霸权思维,与各民族国家和平相处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今后我们可以在文化政治领域与世界各国做更多的交流借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仁瑀,大名夏津人。十余岁时,其父令就学,辄逃归。又遣于乡校习《孝经》,旬余不识一字。博士笞之,仁瑀夜中独往焚学堂,博士仅以身免。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与之戏,为行阵之状,自称将军。日与之约,鞭其后期者,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益相亲附。及长,善射,挽弓二百斤。
  汉乾祐中,周祖镇邺,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既见,甚喜,留置左右。广顺初,补内殿直。世宗嗣位,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弓力最劲,而所发多中,赐锦袍、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世宗亲征至高平,周师不利,诸将多引退。仁瑀谓众曰:“主辱臣死,安用我辈!”乃控弦跃马,挺身出阵射贼,毙者数十人,士气益振,大军乘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