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个字。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秦桂红
学习目标:
⑴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⑵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一、导入明标
导入: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么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吗?大自然用什么样的语言向人类传达怎样的信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板书:大自然的语言
明标:课件展示
二、作家作品:课件,指名读
三、检测: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竺可桢()萌发()酝酿()
翩然()孕育()簌簌()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连翘()
风雪载途()谚语()草长莺飞()
2、多音字组词:
落载翘
3、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翩然销声匿迹次第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丰富物候知识
本文是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从文中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丰富我们的物候知识。
独立思考: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明确:⑴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⑵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⑶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⑷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⑷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