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中的村民形象浅析<br>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蔡哓娟 (075000)<br>
《宽容》是由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撰写的一部著作。该书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br>
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宽容〉序言》,是作者为该书作的序。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歌颂创新、谴责守旧、呼唤宽容的主题。在不确定的时空背景下,故事更具有普遍性,人物更具有典型性。<br>
全文着力塑造了“先驱者”、“守旧老人”、“村民”三类人的形象,先驱者是创新的代表,守旧老人是顽固势力的代表,而村民,一般的看法是,他们愚昧无知、冷漠麻木,是守旧老人的帮凶,是杀害先驱者的刽子手。我认为,无知山谷中的村民,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特点而不仅仅是一个平面。<br>
矮小的村民<br>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可见,山谷是封闭的,而且是长期的封闭着的。流经山谷的,只有一条“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的知识小溪。在这个山谷里,一本“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神秘莫测的古书“神圣而不可亵渎”,“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br>
生长在这样的坏境下,村民们形成了愚昧无知、迷信盲从、麻木冷漠的性格特点。<br>
他们需求浅薄,只要能“得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他们便心满意足了。“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所谓的“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所谓的“幸福”,是麻木无知的满足。他们不思进取,并没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打算和勇气。他们也曾经“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可是,当先驱者伤痕累累地从远方回来,他们却没有了儿时的好奇,只是“摇着头”来表达他们的怜悯。<br>
刑场上,先驱者大声呼喊“跟我来吧”,换来的只是“人群中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村民们害怕了,因为先驱者描述的美好家园实在是太具体太真实了,这直接威胁到他们从小被教育并一直信奉的教条。村民中,有不久以前还与先驱者志同道合的人,但是,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律法面前,他们是懦弱的,他们没有胆量站出来响应,甚至没有勇气做一个中立者和旁观者。“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这里的“人们”,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