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10个字。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马克吐温。本单元所选全是记叙性文章,主要掌握记叙六要素和把握课文脉络及写作思路,从而把握中心。本文通过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名知名人士及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这三件事,叙述了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它们发表在《汉尼周报》的同一期上,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且使这一期的报纸销量大增,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作者刮目相看。文章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
  二、学生分析
  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理方面表现为活泼、好动、参与欲、表现欲非常强烈,但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卑内向、胆小相当多的学生懒惰,对学习不积极、主动,抱着求趣的心里,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不学;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认知能力在不段提高,思维能力逐渐成熟,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已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七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一开始有一个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学生升入中学第一次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少实际的体验,但对于他那幽默讽刺的语言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教为了不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三、教学策略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前面已学过如何来学习记叙性课文。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根据素质教育和和新课程理念,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缺少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并结合学生的基础,采用预习、朗读、讨论、做游戏、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根据上面的分析,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
  2. 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3. 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4. 体会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