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9道题,约4346个字。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阶段质量调研
语 文 试 题
2005年5月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一)积累(1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2分)
对喜欢旅游的我来说,多么期待能有一天到重建后的马尔代夫去看看,去看看美丽的沙滩,去看看 (zhàn)蓝的海水,去看看那在海边 (xī)戏的各色人种……真的希望那时候又能看见曾被海 (xiào)无情吞(shì)_____的蜿蜒、动人的海岸线啊!
(摘自《中国青年报》)
2、默写诗文(任选其中八句作答) (8分)
1、 ,流响出疏桐。 2、 ,相失万重云。
3、雨昏青草湖边过, 。 4、无情有恨何人觉? 。
5、今我何功德, 。 6、了却君王天下事, 。
7、大漠孤烟直, 。 8、 ,烟波江上使人愁。
9、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中寓意革命胜利时普天同庆的句子是:
, 。
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每三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你一定读过了吧,现请你选择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的一位,结合一个故事介绍他的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用(8分)
4、仿照下面的句子,在右边的横线上,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4分)
我是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生一世在地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心有一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一段文字(至少修改4处,不得超过7处)。(4分)
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我们这册语文课本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既有一课课精彩而富有意义的课文,还有几幅与课文相应的插图。画面的映称,文字的搭配,确实叫人看了不觉得单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选录了许多著名的国内和国外的名著,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我们的知识面。此外,每册书还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使我们学到课外丰富的知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三)探究(4分)
6、调查表明,各种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农业人口 51.50% 41.50% 6% 0.80% 0.20% 0.02% 0.001%
非农业人口 16.30% 32.40% 21% 13.20% 11.10% 5.63% 0.323%
从中你能发现城乡受教育的差距在哪里吗?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沁园春·雪》,完成7-10题。(12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下面一段文字是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赏析,看看人家是怎么赏析的,请你就“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写一点赏析文字。(4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前者写出了群山在冰雪中起伏舞动的情态,后者写出了高原在冰雪中连绵奔驰的情状,这里“山”、“原”本是静物,作者用“舞”、“驰”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二者奔放活泼的气势。
(二)阅读《一条无野心的狼》,完成11-14题。(17分)
我家住在张广才岭下四面环山的山坳里。十岁那年春天的一天,我从山上采山菜回来,在山间小路旁边遇见一条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小狗崽儿,我乐颠颠地抱回家养了起来,它身体很快恢复了,胖得圆乎乎的很是招人喜爱,整天跟在我的身前身后。看它毛色发青,就起名叫大青。
一年后,大青长成了壮实剽悍的大狗,它非常仁义,从来不和别的狗咬仗,有时在院子里仰起头朝四处闻了一阵,便不知去向,回来时肚子吃得溜圆。说来奇怪,自从大青长大后,从前隔三差五不是这家猪崽被狼叼去了,就是那家小牛犊马驹让狼给咬死了,常常是每到太阳下山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