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美文悦读
美文悦读系列2《追问生命》.doc
美文悦读系列3《伟大品格》.doc
美文悦读系列4《那些花儿》.doc
美文悦读系列5《案头山水》.doc
美文悦读系列6《家园何处》.doc
美文悦读系列7《自然的品格》.doc
美文悦读系列8“倾听旷野”.doc
美文阅读系列1《幸福箴言》.doc
幸福——导语
知足者常乐。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幸福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只有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才能够享受幸福。那么,幸福有无标准,有无目的,有无手段,有无方式,有无高下,有无雅俗,有无显隐,有无疾徐,谁又能真正说得清道得明呢?
12-1提醒幸福
毕淑敏
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提醒的后缀总是灾祸。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义。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在许多晚上,风暴始终没有降临。我们辜负了冰冷如银的月光。
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
……
1、生命——导读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还是脆弱的——“只是荷叶上的露珠而已”(泰戈尔语)。作为拥有自然界中最宝贵的生命的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及本质的思考,常常能激发我们灵魂深处神圣而庄重的情愫。
1-1生命畅想曲
田澍
一
生命是一条河流,它只是一味地向前奔腾,而不回头。生命之源是什么?或许,是密密森林那阔叶林上滴落的露珠;或许,是危危石崖那缝隙里渗出的一缕清流;或许是云的哭泣;或许是雾的凝思;或许是闪着寒光的冰山的溶化。它起初总是无比纯净,闪着梦幻,倒映着一路红花绿叶。渐渐地就挟着泥沙,渐渐地就呼啸奔腾,渐渐地就千百次与同伴汇合,融为一体了。逮至流进蔚蓝色的大海时,河流消逝了,在那一片蔚蓝色的宁静里,化为永恒……
你可以想象当心灵与大海融为一体时那种不能自已的欢悦;你可以体验生命在苦难中由短暂转为永恒的那种悲欢。大海在汹涌,在几千年、几万年地不息地汹涌,在那蔚蓝色的深处,是生命不死的灵魂在呼啸;无论怎样的苦难,生命是不屈的,它将顽强地生存和繁衍,不息地追求着光明和幸福。
二
当人们欢呼晚霞的时候,你不妨去拥抱黑夜;当人们在黑夜中做着香甜的梦时,你不妨睁大着黑亮的眼睛;当人们从惺松中醒来时,你却采撷了一大束思想的朝霞;当人们匆匆涌上坦途追名逐利时,你却折向另一条科学小道,消失在无人知晓的那一片密密树林里。我不敢保证你能得到比他们更多更好的东西,但可以肯定,你得到的一定与众不同。
三
世界上什么路最漫长?心路。它似乎可以远远地超越生命的界定,无休止、无尽头地绵绵延伸。
它永远没有一条既定的轨迹,唯一的导引来自心灵痛苦的心,惆怅的心,甜蜜的心,凄楚的心,苦涩的心,欣悦的心。心路使生命得到绵绵延伸。
世界上什么路最短促?心路。它可以远远落后于生命的延伸,在狭窄的地面上旋转。有的生命存在了半个世纪却始终没弄清是怎么存在的,甚至不曾意识到生命是一种存在。如同拉着碾子的驴,艰难而沉重地转了一辈子,心路始终未曾突破那圆周的半径。
四
生命或许总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区段:渴望进取却怯于进取,追求乐观却得到苦闷,神圣的偶像骤然坍塌,精神在无边的荒原上流浪;消沉颓丧却又不甘堕落,企望解脱却又陷入黄重重束缚,一派呓语却找不到听众,灵魂
……
品格导读:
据说德国一所学校围墙上写有这样几句话:若失财产,一无所失;若失健康,略有所失;若失品格,一切皆失。的确,人格、精神、高贵、信誉、诗意等等在滚滚红尘中越来越熠熠生辉。因为,“品格就是命运”(赫拉克利特语),“品格可以青春增添光彩,为皱纹和白发增添威严。”(爱默生语)
3-1 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位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八十年前到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八十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位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少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高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八十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停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八十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魁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延续?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
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了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