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40字。
八上语文第24课:
课题:大道之行也 课型:阅读课 主备人:吴焕良 课时:1
教
学
目
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实词“修、分、归、恶、是故、兴、作、谓”等,特殊用法“选贤与能、亲其亲、子其子”等。
2、理解“大道、大同”的含义。
3、背诵课文。
4、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感受古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句意,了解“大同社会”的特点。
教学
难点 几个难句的翻译及“大同社会”的特点。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修改意见
一、由“世外桃源”引出“大同社会”。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流畅。
▲要注意的几个字: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
▲学生自读后进行抽查并评价。
三、理解文意,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课文,理解文意,质疑解疑。
▲要注意几个实词,如: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
▲要注意几个重点句的翻译,如:①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时候。②天下为公。——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要注意几个难句的翻译,如: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②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③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四、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