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80字。

  八年级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
  课时:2 主备人:潘洁晶
  课题:《杜甫诗三首》 班级: 课型:阅读课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与价值目标:
  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让学生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修改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望岳》和《春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杜甫的诗歌。
  二、简介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这些诗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李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史诗”,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