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40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教案
  谢欣第一堂试讲课用
  教学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杜甫生平;
  2、通过学习秋兴八首(其一),了解借景抒情的特征以及杜甫雄浑悲壮的诗风;
  3、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情感,了解杜甫的诗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设想: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及描绘诗句内容,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然后再做细致分析, 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具体情感,鉴赏完全诗,总结全诗,得出杜甫诗的诗风为雄浑壮阔,悲壮。
  新课
  (一)作者介绍
  1、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各个方面都发展到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叫“盛唐”。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峰,诗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
  公元712年,杜甫生于此年,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
  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
  2、杜甫生平
  ① 公元712年(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②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③ 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组诗“三吏”、“三别”。
  ④ 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代表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二)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三)作品赏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