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引导]<br>
<br>
学习目标:<br>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又是中国诗词的两个高峰。古典诗词虽然由于历史年代的流逝,逐渐失去了原先特定时代背景和与当时社会的直接联系,使之成为无实用功利性的经典,但那些具体经验内容却经由历史发酵而淳化升华为节奏、音律、形象、情调、态度而时时触动引发人们的情绪、胸怀、精神等,使其更富有审美意味。<br>
另外,产生这些诗词的历史时代已不复存在,加之它们多属现代化之前的作品,因而保留着相对淳朴和谐的气息,又能成为美好人性的遥远追忆或想象,在最纯粹最深层的形态上产生陶冶,这些千古传诵的诗篇已然为语言的精灵。<br>
故此,读古典诗词重在涵咏、体味、吟读。本单元选编的15首诗词具有代表性,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兼收并蓄,有助我们概要了解唐诗宋词的面貌。唐代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有宋使词这种起初只是合燕乐的歌词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里程碑式的极盛文体。学时,要粗具一些格律知识,诵出诗词的音韵美感,领略诗歌的神情意态,清晰诗词的流变轮廓。<br>
学法指导:<br>
1、从汉语言自身特点赏会诗词。如理解汉语言中的“四声”、词性用法等与诗词的音调声律、组联变化、遣词炼字、说话会意的微妙关系。<br>
2、从神气与高情远韵把握诗词的“境界”。神,精气不灭者;韵,余味不尽者。容光焕发谓有神,言外之味谓有韵。<br>
3、明晓诗词发展的源脉以及一些相关掌故、佳话、用语、风尚等文化因素,它与欣赏的目光不无关系。<br>
4、读诗须有想象。赏析诗词光是了解字句、故实、章法是不够的,还得要有想象力。要能但凭几个有限的字句,神游冥索,迎寻诗人所暗示的境界、情怀。<br>
5、欣赏诗词中诸如兴寄、动静、色彩等表现形式。<br>
6、领悟诗词中隽永、沉郁、纤秾 、冲淡、通俗、典雅、自然等风格倾向。<br>
<br>
<br>
<br>
<br>
<br>
5.梦游天姥吟留别<br>
<br>
〔基础知识〕<br>
<br>
选择<br>
1、有关这首诗传达的信息或印象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br>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br>
B、已经一扫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郁结于怀的愤怒。<br>
C、“吟留别”中的“别”指别“东鲁诸公”。<br>
D、“梦游”在这里还有助于诗人发挥想象和夸张才能。<br>
2、下列李白的诗句,从意绪心境判断,应属《梦游天姥吟留别》同一时期的作品是( )<br>
A、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br>
B、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br>
C、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br>
D、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br>
3、关于诗句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br>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一开始便从实写来,借海客的谈论,意在表明梦境的真实。)<br>
B、“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连用四个四言短句,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天的雄伟声势充分营造出来。)<br>
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境写到这里,达到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br>
D、“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不是对人生的屈服,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br>
填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