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0个字。

  学科 语文 课题 15、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
  2、学习驳论文的论述方法。
  过程方法 1、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阅读梳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我们早就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知道“不求甚解”这个词了,当时我们就对这个词加以了讨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也对这个词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整体感知:
  1、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勾画生字词。
  学生勾画中可能会涉及的字词有:
  阐明要诀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
  2、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呢?
  明确:“盲目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驳论文)
  回忆《五柳先生传》的内容
  读课文,发表见解
  学生要对朗读的同学做出自己的客观评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明确要求,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资料明确问题
  回忆驳论文的特点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教学
  培养朗读和评价能力
  能够明白立论和驳论的区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