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20字。

  19 范进中举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是全书的精彩片段之一。全文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采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乡邻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心冷漠。“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范进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将自己的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范进终于在垂老之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功名,狂喜之下他疯了,疯得很丑陋,也很可怜。范进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吴敬梓及其代表作《儒林外史》的文学常识。
  2.了解夸张、讽刺等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2.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范进、胡屠户等艺术形象。
  2.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突破方法:疏通故事情节,以对比的写法为突破口,由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从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理解范进中举的悲剧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使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学会阅读小说的方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难点
  理解可笑的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精读“发疯”一节,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侧面的烘托,感知人物的可笑可怜。然后探究范进“发疯”的原因,体会范进中举的可悲。教师补充第三回未选入课文的部分中,描写周进发迹过程的情节,加深学生对小说主旨和其讽刺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以对比的手法为突破口,分析范进、胡屠户等人物形象。
  2.讨论论辩法:圈点批注,充分感知文本;小组讨论交流,分组辩论,共同探究:范进中举悲哉?喜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设计(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从汉唐盛世到明清时代,封建专制日趋酷烈,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钳制更是登峰造极。曾是选拔英才的科举制度,蜕变成为禁锢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满怀对科举制度的无比憎恨,吴敬梓写下了《儒林外史》。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篇小说的精彩节选《范进中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