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630字。

  课时:3课时
  《涉江采芙蓉》
  一、 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说它是“一字千金”,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 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选自梁代萧统(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的《文选》(《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特定含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统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成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古诗十九首》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结合注释)
  3、个人朗读
  4、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句 
  遗:wèi  赠送
  古今异义:同心(古“感情深厚”今“齐心”)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
  四、赏析诗歌
  (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由此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