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60字。
17.汉魏晋诗三首•课文精讲
[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古诗十九首》是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作者为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古诗十九首》将抒情、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练,自然和谐。
2.陶渊明(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代表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
3.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其诗均为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行夏门行》。
二、写作背景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窃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既获者贤已而遂往,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者乎?”(徐干《中论•谴交》)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而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曹操面对动荡的时局,锐意改革,南征北战,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统一了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迢迢(tiáo) 皎皎(jiǎo) 札札(zhá)
脉脉(mò) 呦呦(yōu yōu) 三匝(
……
17.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优化全解
一览众山小
1.整体感知
《迢迢牵牛星》通过对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人间游子思妇相思之情。通篇写景,而情就在其中。
《短歌行》是一首抒怀诗,诗人借用乐府旧题,抒发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语言通俗清新,不事雕琢,感情真率自然,基调慷慨苍劲,悲壮之中蕴含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诗中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思想在当时甚至现在仍然有进步意义。
《归园田居》抒写了对官场的厌弃,对随心任性的田园生活的挚爱。诗人善于描写景物,营造淡远的意境。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2.学法指导
学习《迢迢牵牛星》要注意体会叠音词的运用和押韵情致,以及由此而表达出的景中情和情中景;学习《短歌行》要注意体会一个政治家深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那种求贤若渴的情怀。学习《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庖丁巧解牛
1.文题解读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3、《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