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770字。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
  考试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考试内容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5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2.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求全。
  4.对选文信息分析和判断。其一,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就盲目下结论,判定对还是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其四,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引诱你出错,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