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ppt
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第2课时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上册).doc
语文:第11课《竹林深处人家》音频朗读(语文版七年级上册).mp3
  11、竹林深处人家
  节次 第1课时 备课人 赵群友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体会江南竹乡的美丽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了解移步换景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 言美。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欣赏、感受自然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 学 重、难 点 感受作品的内容美和语 言美。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的作用,培养和增强语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
  1、谈起中国美景,有人曾这样说过“北方之景,形似关东大汉,有粗犷豪放之态;南方之景,宛如小家碧玉,有温柔恬静之姿”。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竹林深处人家》,就让我们去江南竹乡领 略一下她的女儿情态和动人之姿。
  2、考一考:带竹字的成语,写竹的诗,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
  青梅竹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磬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胸有成竹: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晾(liàng)晒    沏(qī)茶    隧道(suì)  竹箬(ruò)  屏风(píng)
  密密匝匝(zā)   山麓(lù)    山岚(lán)  匾箪(dān)  器皿(mǐn)
  忙碌(lù)       缕缕( lǚ )  竹坞 (wù)   
  2、理解词语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也可听课文录音。
  2.解读标题,根据“竹林”和“人家”分出文章的层次。
  文章脉络:全文共十段, 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
  第二部分(5---7),写来到竹海山村见到的百姓生活。
  第三部分(  8  ),写竹林深处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
  四、竹海景色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竹林的?请找出文中的关键字。
  观察点:远远望去(远望)深入到竹海里去(近观)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四顾)
  2、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竹林,分别有什么特点?
  ①远望:“一连几座山头……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特点:无边无际
  ②近观:“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特点:深不可测。
  ③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特点:密不见底。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出宋•陆游《游山西村》
  比喻绝境中的希望和转机,给人以安慰和鼓励。告诉我们在绝境中不能灰心,要努力下去。
  4、作者在描绘所见景物时,采用了什么写法?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描写下来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小结
  第1---4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点拨明确:
  作者用大量笔墨写竹林,写它们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用意在于通过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林深处的人家,写他们丰收的欢笑作铺垫,作者并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来表现出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深处”二字切合。
  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竹乡的人家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