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10字。

  《赤壁赋》导学案主备:        审核: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难点:1.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领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课时】二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 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2.文体介绍
  《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