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90字。

  主备:     审核:      授课人:      备课时间:       学生: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结合注释,能够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文意。
  3、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感情变化发展脉络,分析并学习赋、比、兴和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
  4、通过学习《氓》了解 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能探讨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通过学习《采薇》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情感。
  【自学指导】
  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要反复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要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加以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知识链接】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