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论析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盐城市亭湖区步凤中学 姓名:征国利
摘 要: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出现了很多佳作。本文在比较的视角中,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的佳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特色、风格差异、情景描摹等方面进行比较论析,同题美文,各有千秋,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关键词:同题 比较 朱自清 俞平伯
1. 两篇美文的来历
在我国现代文坛上,曾有过这样一段佳话:两位现代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于1923 年的一个“仲夏之夜”同游秦淮河并相约以同一命题作文。其时俞平伯在浙江做视学,朱自清在温州教书;更为我们所熟知的,则是二人都已在新文学的舞台上扬名立万,是用白话做“美文”的名家了,浦江清在《朱自清先生传略》中盛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此次同来南京,荡漾了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似乎不可不游,既游秦淮,身为文人似不能无作。二人遂相约各做一文,以志其事。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这是二人自己命题的同题作文,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尔后又同时发表于《东方杂志》上,并且两人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写得文情并茂,流光溢彩,不愧为“珠玉之作”[6] ,也难怪从此有了“俞、朱并称”[3]之说。
本文在比较的视角中,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特色、风格差异、情景描摹等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
散文语言各具特色
在语言上,散文注重文采。散文不像小说那样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招引读者,也不像戏剧那样以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来赢得观众;它的艺术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语言的优美凝练,质朴清新,或者绚丽斑斓、热情华丽。即使是议论性的文字,也都十分讲究形象化,决不拉长面孔说教,而是使无形的具体可感,无声的音绕于耳,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名虽相同,二人写来却是各有侧重:朱自清偏于纪事写景,游河的过程,舟中岸上的景致,娓娓道来,交待得清清楚楚,更像一篇游记;俞平伯则侧重于叙述感情,评说道理,最用力处在于捕捉到秦淮河上艳异的气氛,和他此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与朱文相比,似乎是更多几分诗的空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