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古 诗 词 鉴 赏 方 法 谈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陶莉
内容简介:针对很多学生在平时的古诗鉴赏训练中的畏难情绪和高考中得分率不高的现状,重点提出了“整读”“细读”“巧读”“智读”“勤读”的训练方法,并结合教学中的实例作了一些分析说明。
鉴赏是一种智力活动,也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它首先是人们由感觉器官感知语言文字符号;这些符号通过神经系统反映到大脑,转化为相应的概念;许多概念又组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产生感情上的冲动,产生对人与事的联想、想象、评价等。
从2002年起,高考《考试说明》就将“古诗阅读鉴赏”归入“古诗文阅读”里,而且改过去的客观选择题为主观题,难度加大了不少。这样改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两年的高考的得分情况来,这部分的得分率是比较低的,不少学生感到这是一块最难得分的地方。其实,古诗词鉴赏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还是很快的。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得出了“整”“细”“巧”“智”“勤”的心得,下面就此作一点探讨。
一、整读:
鉴赏诗歌要学会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属于哪个流派、所处的社会环境等。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每诗词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
近年高考多考察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这些作者大多在高中课本里出现过,书上有介绍,所以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可能的,需做有心人。如1995年考的是李清照的《如梦令》,如果我们对李清照的“明白如话却又含蕴无穷”的特点有了解,对答题肯定有益。当然考场上也不可能完全是这样熟悉的作者,有的作者可能完全不知道,不要紧,我们在平时学习时坚持这样做,往往能“熟能生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