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
“凤头”更须“豹尾”
---试论语文课堂的结课艺术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 于海生 029200
自古以来,文人写文章多注重“文首”,也颇讲究设计,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结尾。在教学中也未尝不需如此,除了精心设计“导语”引入新课外,也更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收尾(以下简称结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而不要“其头也勃,其收也赢”,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结课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诸多的优秀教师大都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突出重点;或巧设悬念,引人深思。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却忽视了“结课”,有的听到铃声便戛然而止;有的超前结课,在等待中下课;时而又兴致勃勃,打持久战,因此,很有必要来探讨一下结课的艺术。
“结课”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提升到一个艺术的高度去审视,去研究。首先要研究的是“结课”的作用及其遵循的原则,“结课”的作用很重要,或梳理知识,突出重点,总结规律,画龙点睛;或开阔视野,激发思维,启迪智慧;或留下悬念,诱发兴趣,鼓励创新。一个好的结课,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美感,更能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所以,处理好“结课”,绝非教师灵机一动而能达到的事,而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强巧设“结课”的意识。
此外,我们还应重视,把握结课的原则。
一、结课要有整体性
在新课的导入设计上,多设置问题的悬念,导引学习生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最后是课的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应紧扣教学内容,使每个环节,尤其是结课都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相呼应。
二、结课要有适度性
一节课的时间 是有限的,做一名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注重环节的衔接性。巧妙地安排结课,切勿搞持久战。而结课也不能拖沓冗长,应点到为止,适可而止,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有理有据结课。现结合实际,笔者将自己的结课的经验整理出来,就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教友。
一、 激情赞颂式
如果说在一篇文章教学的结课时,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如上海的瘪三,那么势必人人都不喜欢;反之则会人见人爱。因而,教师在结束语文篇章教学时,要注意展现语文教师激情,要把自己对文章的艺术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篇章中蕴含的积极价值取向等与课文巧妙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倾泻,去浇灌;用自己的颂扬去感召,去激励;让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到激情的信息,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尽力展现为自己的理想而执着追求;为美好灿烂的明天而努力拼搏;为幸福与和平而奋不顾身的意识。这些激情的言语,这些激情的颂扬,会激励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勇气,更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左右着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对语文热爱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全部激情灌注结课中,尽可能地用激情来增加自己语文课堂的的吸引力、粘合力。
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时,是这样结课的:这首诗以“情”为线索,由悲到乐,由乐到愤激,由愤激到狂傲,李白以其雄奇奔放的语言,夸张的想象,冲天的豪情,浪漫的诗风,为我们留下了这一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不朽诗篇。千百年来,巍然屹立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傲视封建王侯的李白,是自信、自立、自尊的李白,是令后人无限敬仰和怀念的李白,是令后人无限敬仰和怀念的李白,李白以他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和不想权贵折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