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490字。
垓下之战
教学重点
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 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感知项羽的悲剧英雄形象;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对人物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
1.人物简介
项籍(前232-前202),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中华史上的战神。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崛起,举兵反秦。三年,征伐九州,一统天下 。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神话。
2.作品简介
《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全文依次描述了起义反秦、巨鹿之战、坑杀秦卒、鸿门宴、杀义帝、楚汉纷争、垓下之战和乌江自刎等一系列重要场景,记录了项羽一生的主要经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时代背景
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楚汉相争的序幕,项、刘由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政权争夺战。 项羽在鸿门宴后进入咸阳,烧杀抢掠后又东归,分封天下诸侯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不久又派人击杀楚怀王。刘邦被项羽分封到蜀地为汉王,仅三个月就率先引发了楚汉战争,并于公元前205年春率50万军队东伐项羽。虽屡遭败困,但均得逃脱,并用反间计除去项羽身边的范增。公元前203年,刘、项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议和罢兵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反复,项羽不断被削弱,终于在公元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率仅28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4.给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 深堑(qiàn) 垓下(gāi) 睢阳(suī) 縠城(gǔ) 乌骓(zhuī)虞(yú)姬 数阕(què) 麾下(huī) 绐(dāi)曰 刈(yì)旗 自度(duó) 披靡(mǐ) 瞋(chēn)目 辟易(bì) 舣(yǐ)船 十余创(chuāng)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梳理课文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战前形势。
第二部分(3--5段):战争经过。
①第三段:霸王别姬 ②第四段:东城快战 ③第五段:乌江自刎
第三部分(第6段):战后局势。
2、 项羽不是帝王,但司马迁却把他编在“本纪”之中,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于项羽的推崇和敬慕,但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争议的英雄人物。项羽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什么?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战略的错误——“背关怀楚” 即放弃关中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