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65张,课件制作图文并茂,配套教案约35730字。

  小蔡教书之边城配套教案          安徽宿城一中 蔡翔制作
  【课文导入】(2014•辽宁卷)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8.[答案]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尽放”采用拟人手法写卷帘,同时词人写“春愁”竟然可以“尽放”,也将无形之“春愁”写得具体可感。答题时,要准确使用术语点明技巧,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9.[答案]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 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部分已经给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愁”或“喜”,考生可以选取任意一个角度作答,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解答时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写出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或悲,或喜,或“悲喜”兼有),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附录鉴赏】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牟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南漪小隐是牟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尽放春愁去”,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苹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