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跟踪训练1.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跟踪训练2.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跟踪训练3.doc
设计教师: 杨文苑 2014 年 3 月 20 日
课 题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德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难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设疑自探
(一)学始于疑
大家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1. 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2. 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 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为:1.意象?2.情感?3.情景交融?
(二)自探要求
……
设计教师: 杨文苑 2014 年 3 月20 日
课 题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两首词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3.德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难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
……
辛弃疾词两首》1
科目:语文 编者:杨文苑 审核人:梁晓霞
一:基础训练题(艺体班必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cén) 吴钩(gōu) 栏杆(lán) 脍炙人口(kuài)
B.玉簪(zān) 螺髻(jī) 鲈鱼(lú) 季鹰归未(yīng)
C.断鸿(hóng ) 巷陌(hàng) 元嘉(jiā) 神鸦社鼓(gǔ)
D.拍遍(piàn) 赢得(yíng) 廉颇(pǒ) 尚能饭否(fǒu)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B.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
C.四十三年,望中尤记,烽火扬州路。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D.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遥岑:远山。 B.断鸿声里 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C.玉簪螺髻 螺髻螺旋盘结的发,皆形容远山秀美。D.倩何人唤取 倩:请托。
5. 填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______,是我国______时期爱国词人______的作品。词人归宋以后,一直力主抗金,但始终 ______。这首词写于120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