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540个字。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童话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理解夸张和想象的运用。
  2.学习本文生动细腻的描写,体会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3.认识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理解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
  【教学重难点】
  1.分析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童话以它为主线巧妙地展开情节。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条主线,理清故事情节脉络。
  2.理解童话夸张和想象的运用。本文成功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绘出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于被骗的群丑图。要让学生认识到夸张和想象是以现实生活做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
  3.学习生动细腻的描写。通过朗读和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物心理、神态、动作等的细腻描写,把握人物虚伪、愚蠢的本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文体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文学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它的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它常常采用拟人手法,不但赋予事物以生命,而且注入感情。这种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就是“童话”。小学时,我们学过安徒生的哪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读得最快?
  2.请同学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给大家讲讲故事梗概。试一试看哪位同学讲得最精彩?
  3.析一析脉络。看哪位同学析得最准确?
  (1)细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分析文章的情节脉络。
  (2)引导学生概括情节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
  引子(第1段:介绍皇帝的特点。)→开端(第2、3段: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癖好,诱他上钩)→发展(第5段至第22段:骗子施展伎俩,大臣、官员和皇帝受骗并相互欺骗)→高潮、结局(第23段至结束:皇帝穿着“新衣”游行,小孩戳穿了骗局)。
  三、分析感悟
  1.请学生说一说阅读故事的感受。
  要求:说说你认为最离奇、最生动的故事情节,并适当作点评价,看谁说得最到位?
  2.请学生议一议故事的内蕴。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1)大臣、官员和皇帝为什么会受骗并相互欺骗?
  引导明确:
  ①“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是大臣、官和皇帝受骗和相互欺骗的原因所在。
  ②实质是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2)这场骗局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有何深意?
  (这个问题会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易于激发共鸣,挖掘出文章的深意。)
  引导明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