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60个字。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释题
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世界上到底有无“天才”呢?有很多人自恃聪明,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先叙事后议论,在标题中用“伤”字点出了对方仲永这样具有天赋的人却“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二、朗读全文,读准读畅
1.参考文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2.全班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重点: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为主)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议论为主)
三、译读全文,读通读懂
1.参考文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同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词句。
3.按学生座位顺序依此翻译课文每句话,一个学生不会不懂的由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4.整理文中重点虚词、实词。
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之: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之: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之:语气助词,不译。
于——
环谒于邑人于: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于: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于:比,介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