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530个字。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情的诵读,感受散文诗飞扬的想象力。
  2.尝试锤炼散文语言。
  3.感受散文的内蕴之美。
  【教学重难点】
  尝试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雨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一、第一板块:我来想象雨
  1.要求:
  (1)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假设你就是雨,请你站在雨的角度写几个比喻句。
  我是
  (2)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假设你就是雨,想象雨的心情、行为,写几个拟人句。
  我
  二、第二板块:我来欣赏纪伯伦的“雨”
  1.有表情地朗诵全文。
  2.勾画整理《雨之歌》中的触动了你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和自己刚才写的句子相比较,谈出异同,总结出散文诗语言的特点。
  明确:丰富的联想想象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
  句式的整齐与参差的配合
  语言精练典雅
  三、第三板块:我来模仿创作
  1.大声朗诵全文,争取背诵尽可能多的句子,寻找语感。
  2.以《之歌》为题目,模仿《雨之歌》中的任意一段或者几段,写一段文字。要求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巧妙应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式要讲究整齐与参差的配合,语言尽可能地精练典雅。
  3.大声朗诵自己的作品。同学互评。
  4.再一次大声朗诵《雨之歌》,感受散文诗语言的精美。
  第二课时
  学习《浪之歌》,进行散文语言的锤炼训练。
  一、 第一板块、动情诵读
  要求学生至少选五处地方批注自己的感想和评价,并交流。
  二、第二板块、润色课文
  为《浪之歌》润色,使其语言更加精彩凝练。并在修改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纪伯伦创作这首散文诗的主旨。
  三、第三板块、诵读体验
  诵读经过修改的散文,进一步体会散文诗语言的四个特色。
  附具体操作的课堂实录:
  不期而至的精彩
  ——《浪之歌》教学实录
  《浪之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组歌》中的第一篇,作者纪伯伦。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语言并不艰深。加之作者是以热烈的爱情作喻,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敏感。所以,我最初对这篇文章的处理原则是:朗读为主,略谈感受,稍作点拨,点到为止。准备把教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