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个字。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实词的意思,了解“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学习本文景物的描写方法并理解作用。
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美好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3.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人在旅途,难免经历风雨,风雨袭来,有人苟且偷安,有人则迎风而上。有这样一个人,幼年丧父,但穷则志坚,有抱负。为官后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利民。又因为替改革派辩护,而遭贬官。虽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不堕青云之志,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就是欧阳修。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来领略他的思想魅力。
二、感知课文
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画面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可以在书上注音。
⒉学生试读体味美。处理好停顿、语速、语调,明确文章句法骈散结合,词语虚实相间的写法,体味文章既有诗的韵味,又带有散文美感的特点。
三、自主翻译
⒈借助书中注释和手中工具书,自主译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⒉小组交流翻译的结果,讨论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⒊在全班交流。
⒋教师适当点拨,并引导学生积累实词、虚词及文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
明确:
(1)“而”用法:表示前后词语之间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
而年又最高:递进关系,而且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承接关系,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修饰关系,可不译
溪深而鱼肥:并列关系,可不译
而不知人之乐:转折关系,却
(2)“也”文中有21个“也”字结尾的句子,每个“也”字句代表了一个语意层次。“也”是个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解释或判断,有时也表示感叹、祈使、疑问和反诘等语气;用在句中则表示提示。
表陈述语气。例: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语气。例: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语气。例:在乎山水之间也。
(3)成语:
水落石出:本为描写景物,后比喻事情的真相彻底显露。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热闹情景。
醉翁之意不在酒:用来指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有时也指别有用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