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75个字。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激活思维》
潍坊联谊中学 潘有吉
第三单元 议论文
阅读导引:
我们常常被大专辩论会上正反辩方敏锐的思维、缜密的语言所折服。生活中经常要与其他人交流和对话,对一些不同的观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或反对意见,这就要运用反驳的武器。本单元的四篇议论性的文章,有的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进行了批驳;有的对某个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有的从流传的故事中挖掘出新道理;还有的鼓励我们要拥有一颗好奇心,去探究生活中的奥秘。
学习本单元,要学习作者如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独特观点;体会文章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等特点。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学海导航]
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旧中国,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他的议论文以其思想的深邃、思维的严密和语言艺术的精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如何读写驳论文?鲁迅先生的回答是“要掘好防卫的战壕,经过周密的思考,击中敌人的要害。”让我们走近鲁迅,学习他写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针对有些人散布的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而写的,明确指出了中国人绝大部分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也表现了鲁迅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学习驳论文,首先要学会识别谬论,能够看出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在理解课文内容、意义的前提下,学习作者抓住批驳的突破口,通过批驳论证来驳倒对方错误论点的方法,并理清全文的论证结构和作者的思路,体会作品强大的逻辑力量。
[精彩视点]
1、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破立结合。
文章论证了失掉自信力的只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帮闲们,而中国人民并未失掉自信力。文章的前一部分着重于“破”,着重于揭露 敌论的谬误,后一部分则着重于“立”,着重在揭示中国人民并未而且从来就不曾失掉过自信力。破为立服务,而立也正是间接的反驳,二者相辅相成。
对方的论据也是事实,错误在于这些事实论据只是一部分事实,不是全部事实的总和,不能一概而论,加于全体。悲观论者从部分事实中概括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鲁迅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又“驳”又“立”,二者紧密结合。直接批驳部分,就对方的事实论据加以剖析,从而揭露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是由“他信”走向“自欺”。
10、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学海导航]
读书贵有疑,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告诉我们读书、做事时要大胆见疑。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邓拓写的《吴汉何尝杀妻》一文,通过对戏剧《斩经堂》中的“吴汉杀妻”这一情节的怀疑,进而通过史料考证,指出“吴汉杀妻”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从而让人们明白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不要把看戏当成读历史,否则就会上当。
学习这篇驳论文,识记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本文的主题,学习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尝试写一篇小驳论文。
[精彩视点]
1、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
文章批评的是一出名为《斩经堂》的旧戏,这出戏说吴汉杀了王莽的女儿,即自己的妻子,扶助刘秀恢复汉室江山。作者在简洁地复述这一剧情之后,首先明确指出,吴汉杀妻的情节,根本不符合真实。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证据既有《后汉书》和《东观记》中的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以此说明吴汉根本没娶王莽的女儿;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的关系的,要说明的是吴汉妻子的名位正常,没有杀妻的可能;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要说明的是吴汉“质厚”,也不能杀妻。然而最主要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与这一论据相关的论据是“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尽管本文用了许多笔墨写四则史料,但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却并不是归纳推理,而是演绎推理。
2、本文引述剧情、分析史料时的语言,简洁、恰当。
一是引述剧情简洁。一出戏的内容并不算少,剧本的文字总会上万的,然而作者只用二三百字就叙述清楚了。只交代必要的信息,与论述中心无关的情节去掉。这需要语言功夫。另一方面是对于史料的分析。这种分析,有的针对史料的内容,有的针对史料本身的可信度。
11、大小猫洞
金克木
[学海导航]
一种事物往往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这犹如一个多棱体、立方体,可以找出多个不同的侧面,也犹如摄影,可以对一物体选取多种角度拍照,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金克木写的《大小猫洞》由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说起,联想到大小城门,再到文庙的大门及“状元桥”的故事,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故事中、书中都存在着道理,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去思索、去探究。
学习这篇驳论文,积累文中的字词,学习从平凡的故事中变换角度领悟道理的方法,从中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精彩视点]
1、采用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立论文。从文章的逻辑结构看,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故事里面有道理——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在“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一句中隐含。其分论点有两个:第一个分论点是“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隐含的道理是:社会的管理不应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应从每一个社会个体出发,考虑他们的需要”;第二个分论点是“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门的设置和使用应当从人的实际出发,不是从等级观念出发”。这样分论点很好的证明了中心论点。
2、文章思路流畅,运用联想和生动幽默的语言叙写故事。
文章从牛顿开猫洞的故事,联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中的门洞,从门联想到文庙的门,从文庙的门联想到文庙的桥,又联想到现在北大的门和桥,思路可谓流畅。生动、幽默的语言表现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城墙不是纸糊的”。幽默的语言与丰富的想象有关,如“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
12、世上没有傻问题
卡尔·萨根
[学海导航]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创造的翅膀。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写的《世上没有傻问题》一文,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人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没有儿童有好奇心进行了议论和猜测,论述了孩子们提出的被成年人认为是“傻瓜式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傻问题,从而提出了鼓励孩子提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的问题,让人们懂得保持自己的好奇心的重要。
学习这篇文章,理解并积累字词,体会叙议结合的议论文的写法,学会像儿童那样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保持一颗好奇心,敢于发问。
[精彩视点]
1、萨根——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
卡尔·萨根(1934-1996)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专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在美国航空天局的“航海者”“海盗”“旅行者”和“伽利略”宇航探险计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他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荣获杰出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他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
2、本文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论点。
本文是一篇思想丰富的议论性散文或散文化议论文,文章的题目表明了论点,即“世上没有傻问题”。这一论点的正面论据是“每一个问题都表明他们渴望理解这个世界”。其反面论据是“孩子怕提出所谓的傻问题是我们成人造成的。”这一论点有一个推论,即“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提问,并教会他们思考”。推论的正面论据是“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更好了突出了中心论点。
第三单元复习方略
[单元复习导航]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下面复习重点:
1 、了解每篇议论文的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并理解每篇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作者如何敏锐的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深入思考,并阐述自己的独特观点。
4、体会文章语言犀利、论证严密、联想丰富等特点。
[单元专题总结]
本单元集中学习驳论文。
驳论文是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常和立论结合,因为在驳对方的同时,也在立自己的观点。阅读驳论文,要分清批驳方式: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
中考议论文考查的重点,在整体上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对全文论证结构的分析,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据类型的识别、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概括文段段意,分析思想内容,划分层次结构,辨识中心句、关键句,论证方法、修辞等的作用,段与段的关系,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议论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等。
总之,议论文的阅读一定要分清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怎样阐述论证的。大体思路要清晰,才不至于在阅读时偏离中心。
[单元综合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填字。(4分)
诓骗 脊梁 cuàn( )位 wū ( )蔑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虎视耽耽 死心蹋地 无独有隅 前扑后继
3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曲径通幽 不计其数 再接再励 大声急呼
B、九宵云外 偃旗息鼓 直接了当 融会贯通
C、旁证博引 骇人听闻 以逸代劳 破釜沉舟
D.戛然而止 孜孜不倦 贪赃枉法 抑扬顿挫
4、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分为 和 。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 、 、 。(2分)
5、简答。(2分)
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 相结合的方法,批驳的靶子是
,正确的观点是 。
②《世上没有傻问题》中的“傻问题”指 ,本文鼓励孩子要
。
6、仔细揣摩下面语段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一个80字左右的片断。(2分)
有个小弟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坏了的脚踏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被挖到他的公司当了领班。——原来出人头地很简单,吃点亏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