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00字,无答案。

  《再别康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层面:体会全诗巧妙的构思,初步掌握通过意象分析鉴赏新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层面:朗读、设问、启发、讲解相结合。
  3.情感与价值观层面:领会诗人的惜别深情。
  重点难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及其作用是重点
  2.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作者情感是难点。
  学习指导:
  1.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导学案。
  2.品味诗歌的情感,熟读并背诵
  预习案
  使用说明 & 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词,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一、 教材助读
  (一)走进作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
  (二)了解背景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文体知识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诗人、学者和斗士于一身的重要诗人。他不但致力于新诗艺术美的探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还努力进行创作实践,写出了许多精美诗篇。
  音乐美: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 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