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份。
课题 《雨霖铃》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康国 集体备课教 师 李秀芳臧晓敏包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过程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
重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教学
难点 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课型 教读课 主要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
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板
书
设
计 基调: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内容:离别(中心句)
顺序:时间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点明时间、地点、天气 渲染气氛:凄清萧瑟烘托心情:痛苦失落
离别时: 描写情态留恋难舍 情真意切虚实结合
离别后: 刻画心理 过渡:前途茫茫,相见无期反问:凄凉冷落借景抒情假设:孤苦 伤感 苦涩
问 结: 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作业
设计
1、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词改编成其他文学形式。
2、写一段真情实感,情真意切的离别文字(二选一)
教学
反思
武威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一、导入新课: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二、作者简介: 见学案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三、背景介绍 :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
……
课题 《望海潮》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主备人 张康国 集体备课教 师 李秀芳臧晓敏包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作者,学习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过程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
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
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
课型 《望海潮》 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
模式 教学手段与教具
板
书
设
计
上片:城市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景(美)
物(丰)
下片:生活景象:生活背景和官民同乐 人(乐)
作业
设计
1、将你喜欢的句子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出来
2、背诵全词
教学
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通过柳永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1、词的基本常识(见补充资料)
2、作者简介
柳永(约 987 ——约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三)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
1、请学生集体朗读全词
2、小组对比朗读词作,并讨论朗读技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