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440字。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重点难点】
  把握诗人复杂的感情,鉴赏抒情手法。
  【课前预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_____     ____。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____  ____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  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课堂探究】
  一、《书愤》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学科
  网]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3、后二联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延伸阅读】
  陆游诗:沉郁悲怆、简淡古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有诗集《剑南诗稿》传于世。陆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创作数量最繁富的大诗人,又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诗始终倾诉着一种深沉激切的爱国情绪和壮志难酬的郁勃之气,反映出在山河残破、亡国灭种的特殊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因而在当时与后世,都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在艺术上,其诗也以最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更具感染力的抒情性以及沉郁悲怆、简淡古朴的审美特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情感悲慨,力透纸背
  (一)抒"忧国复忧民"的家国之痛。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陆游在父亲奉调进京的一艘官船上出生,其时正风雨大作,淮河波涛汹涌。此时的政局也与他出生的天气一样,女真族的铁骑已踏破了北宋统治者歌舞升平的大梦,皇都陷落,徽宗、钦帝两个皇帝连同后妃、公主、皇亲国戚以及百技工匠等三千余人被金人掠至北方。所以陆游出生后接受的人生第一课就是举家四方逃难,而后在成长过程中他所看的最多的是他的亲友每论及时势,"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这样感人的情形,因而"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就成了他一生的理想,"忧国复忧民"(《春晚即事》)就成了他一生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他的大部分诗章也就异常生动地抒发了这种爱国情怀。一部《剑南诗稿》"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可谓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激情,响彻着抗击异族侵略、收复失地、解救在金人统治下人民的强烈呼声,以至寤寐、一饭之间亦不忘中原,其爱国忠君之心真堪与屈原、杜甫相提并论。
  (二)抒情英雄失路、壮志难伸的志士悲愤。陆游的爱国抒情诗一般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为国报仇雪耻、投笔从戎、以身报国的雄豪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种思想内涵上的特质表现在抒情艺术上就是它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和李白的浪漫,并将两种风格和谐地融为一炉,既以杜甫式的深沉、厚重与郁结作为诗人表现"忧国复忧民"的情感基调,成为其抒情的魂魄,又把李白式的激情、想象、张扬的个性意识以及善于夸张跳跃、善写梦境等艺术手法借鉴过来作为自己抒情的手段,从而使他的诗在抒情上形成了既沉郁顿挫又豪气冲霄的艺术风格。
  二、"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寄情自然,简淡古朴
  陆游从1189年被罢斥到1210年去世为止,除去中间约一年时间到杭州主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外,晚年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都是在山阴三山故居度过的。这一时期他切实地走进百姓中间,体味农村恬淡而艰难的生活,写作出了大量闲适的农村诗、咏物诗。他从自然和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灵感,"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舟中作》),"物华似有平生旧,不待招呼尽入诗"(《早春池上作》),从而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农民简朴勤劳生活的歌咏。据统计,诗人蛰居家乡二十年共创作出了七千余首诗歌,其中相当多的诗篇就是这类反映农民生活和田园风光的闲适诗篇。  (一)田园美景与简淡古朴的诗风。经过几十年的仕途奔波、宦海跌荡,六十六岁的老诗翁终于带着一身的求索伤痕、满腔的痛苦悲愤回到了故乡山阴,开始了一种新生活。山阴一带绮丽的风光、朴厚的民情,一点一滴地润滋与抚慰着他充满动荡、溢满忧愤、布满坎坷的失意人生,诗人同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百姓桑麻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于是他用清丽潇洒的笔触、简淡古朴的风格抒写了与以往不同的别样的情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