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00字)
   我看新课改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
    广西大新东门职中:黄新伟
电子邮箱:xinwei_huang@163.com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在我县开展已经近一年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改的实践中去,在课改精神和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了较多的尝试,其中使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师的的角色转换。
记得刚从扬州培训回来时,我对课改还是抱有试试看的态度。因为比其他老师先看到苏教版课改新教材,就忙不迭的翻开旧教材,去对照两种教材在课文编选上的区别,去数数洪钟礼大人(新教材的主编)给我们留下了几篇保留文章(我们老教师早就熟悉的传统课文)。当看到新教材被“砍”得面目全非,只有可怜的《社戏》、《春》、《济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装》四篇文章时,大惑不解和莫名其妙占据了我的头脑。如此大的力度,太让人吃惊;如此多的新课文,让我茫然不知……很快,“这样改法,老师和学生能接受的了吗,我们以前积累的教学方法还管用吗,新教材的教法到底有何好处?”一系列的疑问产生了。
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受教学大纲的约束,受中考指挥棒的引导,课改前的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这里先不去讨论旧的教学方法的利弊)。熟悉旧的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更注重依照教学大纲和教参,以教师为主角的进行教学,教学的目的围绕中考展开和强化。教师在编选教案时会紧密结合教参来进行,接触试卷后总爱用“是否符合中考精神”来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已充分“吃透”旧教材的教师多年来总结出足以“对付”中考的许多“经验”,应试教育被他们教得扎扎实实……
这种教学固然可以培养出几个临场应试高手,但长期以来“繁 、难、旧”的教材(学)已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会解高难度的语法句,却说不清某个广告的失败或精妙之处;能不差分毫的将问答题的答案默出来,却无法用流利的语言阐述他对某课外语段的理解和感悟;能出色的按教师所设计的写作模式填作文,却写不出像一篇像样的申请书……
同样,教师在教学时会命令学生将课后习题的答案要点毫不改变的“克隆”在教科书上(书写美观的有时还会受到表扬),如果哪个学生考试时漏了哪个答案要点或进行了自己的发挥,将“严惩不贷”;任何和自己设计的教案不符,甚至背离的创意和设想都会被冠以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