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00字。
“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语文组 蔡丹姬

摘要:人文精神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的话题,是我国教育思想的一次伟大的解放与探索。什么是人文精神,为什么要强调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又有着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落实人文精神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身处中学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必须潜心学习与思考的。本文将就这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字: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  以人为本 人文内涵


引言
“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当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钱理群

近几年来,人文精神一直是知识界特别是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世价值观的21世纪,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学科,当然应该将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于其中。

一、何为人文精神
对人文精神,很多人知之甚少,甚至存在重大误解。比如,有的老师以为人文精神就是人的思想情感,语文中的人文精神就是课文里面的主题思想;更有甚者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的伟大思想硬塞给学生,认为这便是人文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里不是每篇课文都体现了人文思想的,人文思想更不仅仅是什么主题思想。那么到底何为人文精神呢 ?
何谓“人文”?古人以为“人文”即文明教化,《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西方学者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的价值是具有首要意义的,因而主张人的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古今中外对“人文”的诠释共同点是都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教化与全面发展。人文精神就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曾指出:“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的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由此看来,人文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盛衰变迁,始终绵延不绝,是世界文化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忠诚;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有“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的坚贞爱情;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等等,都已成为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今天,古老的人文精神又注入现代化的新鲜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