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40个字。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本单元课文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本课则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以及作者对故乡的乡土风情、民韵习俗的深深思恋之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青春期,有求知欲,有好奇心,也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些疏远,因为他们缺乏认知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就少了欣赏传统文化的情趣,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号召他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1、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2、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韵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教学难点:解读文本,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导入——朗读——品评——拓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说风俗——理思路——品鸭蛋——赏语言——谈体验
课前学生预习:
1.自我朗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2.将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3、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生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非常不错,大家懂得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多媒体出示诗歌)
《午日观竞渡》
——边贡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端午节)
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挂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赛龙舟、、、、、、、)(多媒体出示风俗图片)
3、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看看作者从一枚小小的鸭蛋里咂摸出怎样的生活情趣。
意图:在对传统节日的回忆中走入文本,感受民间文化习俗。
二、走近作者(学生课外搜集作者资料,课堂展示,教师多媒体补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