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0个字。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李锦辉
学习目标:
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本文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
根据拼音写汉字
wān yán liàn yàn sŏu jīng
( ) ( ) 抖( ) ( )棘
yè sǒng méng yì
摇()毛骨()然愚()闲情()致
二、 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有人是这样评价季羡林的,说“季老是一座山,近之,愈觉其高;季老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今天我很有幸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季羡林,走进他的《幽径悲剧》。
三、 整体感知
1、 齐读课题,两遍,读了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2、 结合预习,速读课文,思考:
这条幽径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悲剧?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悲剧呢?
四、研读探究
1、感受幽径之美、藤萝之美
(1)对于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悲剧就是美的毁灭。在这篇课文中,“美”具体指哪些事物?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它的美?到书本上去找一找,说说你的理解。(小组讨论)
明确:可以从写幽径的角度来说,幽径四季之美是为了衬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有特色”;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可以从古藤萝极具“盘曲而上”之形,“闯入鼻官”之香,“袭入耳内”之声,隐约所见之色入手,感受其美丽;还可以从其品质来体验内在美,“和睦相处”,“从无害人之意”。
(2)作者为什么要花很大的篇幅来充分展现幽径之美和藤萝之美呢?
(衬托悲。使后面的悲剧效果更加强烈。)
2、感受藤萝之悲
(1)那作者又是如何来渲染藤萝被毁的惨状的呢?我们一起来齐读第11小节。一定要把你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读出来,并思考: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有哪些,作点评和赏析。
(2)如果你就是那棵不幸的藤萝,你将怎样表白你内心的冤屈?请用第一人称,用藤萝的口吻对人们、对周围的花草树木诉说。
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