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30字。

2.走一步,再走一步
湖北省松滋市王家桥中学  黄晓妍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对话式教学法。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和自己对话,激活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止,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就有了强者和弱者。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看看一个原本瘦小怯弱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会怎样呢?
二、 和文本对话:
1、 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字词,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 字词检测:
⑴训诫(jiè):教导与警告,教育告诫。
耸立(sǒng):高起、直立。
嶙(lín)峋(xún):形容人瘦削。
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hǎn):惊奇,诧异。
⑵任选一个造句: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高不可攀——
3、 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注意讲清楚故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 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1、 准备:先把全班分成4组,其中1-3组分别扮演文中的“我”、“父母亲”、“伙伴们”,第4组则扮演记者,然后分组研读课文,或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
2、 话题一:“文中的‘xx’,我想问你,               ”
        “我的回答是:                 ”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⑴文中的“我“,我想问你,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⑵文中的“母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让儿子冒险?
⑶文中的“父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直接把儿子抱下来呢?
⑷文中的“杰利”,我想问你,你当时为什么要抛下“我”一个人?为什么后来又和“父亲”一起来找“我”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⑴“我”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
⑵“我”(指母亲)也是出于爱孩子,他从小体弱多病,我不希望他出什么意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